经验分享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关键词:质量管理

 

质量就是企业的明天,任何一个企业都能明白,但如何做才能重视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力度、保证质量呢?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点经验。

一、质量人都有义务为改善质量管理环境贡献力量。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再加一句“既安之,则善之”。质量人有义务来改善质量管理环境,我相信目前这种不够理想的质量管理环境总归会转变的,也许这个转变的时间较长,甚至40岁以上的做质量的老同志们在工作期内都无法看到结果,但它终归会实现的,因为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知道,任何改变都离不开外力的推动,这种转变要靠市场和用户的推动,靠政府的推动,靠企业领导层的推动,但这些终归是外力,真正的转变最终要通过我们质量人的工作来实现。在这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宣传,让每个人都知道质量管理到底是做什么的,它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效益,用事实来说明质量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好的;

其次是提升,提升自我,打铁需要自身硬,质量人员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是对这项工作的最好诠释,让质量这个工作成为人人向往的工作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铸锻钢的例子)。

最后是争取,想方设法争取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二、质量人应该树立做质量工作的正确心态

我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热爱是做一项工作最好的心态,但是在这里正确的心态我认为应该是平和。做培训的经常会说“点燃内心的热爱方能成就持久的动力”,我没有能力点燃在座各位内心的热爱,我能说的就是既然进来了,做上质量管理了,一时又无法摆脱,找不到更好的去处,那就试试从内心接受吧,以平和的心态去把它做好。的确,这很不容易,周围时时刻刻发生的事情似乎总是让我们不得不抱怨:管理层只关注利润,生产部门只关注周期,采购部门只关注成本,质量管理好像只是质量部门的事,只有等出了问题才会引起关注,这一切让质量工作怎么干?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大家还记得改版前的ISO9001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吗?其中有一条“管理的系统方法”,建议大家去看看这方面的书,对我们变换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非常有帮助。其实我们做质量的是最苛求的,最本位主义的,“质量第一”本来就是一种极端的说法,我们总是暗自希望在质量面前一切都要让步,在看到事实不是这么回事时很容易泄气,产生挫败感和沮丧感,算了算了,反正“质量就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话肯定是干质量的人总结出来的)。这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心态是没办法平静下来做事的。我想说明的是,有些事情(比如不该放的放了,不该进的进了)可能并非像我们表面说看到的那样(因为我们所处位置的局限性我们并不一定了解所有情况),所以没必要抱怨。退一步说,就算事实就是如此,你也无能为力,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事情,别人的事情自然有别人去管,去负责,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情,把能做的、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按规定办理例外程序,做到符合程序要求。

体系运行情况自查报告实际上就是企业各单位质量管理工作年终总结。对这个总结的意义,我们从实用性角度归纳为三条。第一、对外反映工作量;第二、对内提升自我;第三、用以寻求帮助和理解。

下面我们阐述下(总结的意义)

1、总结可以成为提供我们寻求帮助和理解的工具。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会,就是有些事情你做得非常累,但还不被理解,当然这里的非常累的原因有些是能力的问题,这有待逐步提高,不在此讨论,而有些则可能是做事的环境和条件的问题。对于后一种情况,总结可以作为一个工具加以利用,大家都知道,更多的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但是争取也是讲方法的,你要每天上班就到领导办公室坐着伸手要这要那,领导会认为你无理取闹,但是在一份详尽的总结中提出资源要求相比就有理有据多了,因为这是在客观反映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提出“资源不足和条件不具备”等理由时,是基于客观事实,这就比较容易被接受,退一步说,就算一时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条件,情况不能马上得到根本性改变,最起码工作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理解。所以说,总结还有寻求帮助和理解的作用,我们应该好好做,加以利用。

2、它能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对外体现你的存在和价值。

我们认为在各项总结里,质量管理的总结尤其要好好做,为什么呢?大家都是做质量管理的,对于目前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都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在企业内最受重视且效益最好最容易出成绩的往往是开发设计、销售,还有生产系统。那是,人家做销售的有订单和回款额,做开发设计的新产品投产,做生产的有产值,这些数据都将定期纳入企业经营报表里,不用部门刻意总结,管理层时时关注来着。可是质量管理部门有什么呢?能够为人所知的似乎也就是几个证书,就这几个证书来说,大部分人也并不了解,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我们的工作有偏见,认为取证换证的过程就是外面来人时做做接待陪陪吃喝而已,这中间有多少工作量有多大的工作难度,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

有时跟家里人说起需要加班,老婆就会不理解:不是说厂里没什么活了嘛,怎么还要加班啊?周围的人(包括质量部的)也会不理解,你们在忙什么呀?我的一个质量同事,现在退休了,她老公原来是技术部门的,我们曾在一起聊到我们这行的不被理解,她说过去她老公一直不理解她怎么会那么多事(这位同事是一个工作兢兢业业的人),经常说你们质量部能干啥呀?后来她老公在单位主管质量这块了,总算理解了,做质量管理杂七杂八的事情真多!是呀,我们做质量管理的做的就是杂七杂八的事情,如果不记录不整理,过段时间自己都记不得忙忙碌碌都做了些什么呀?别人就更不会知道你都做了什么了,一个连自己做了些什么都说不清楚的岗位或部门,凭什么去谈待遇要地位呢?

所以说,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首要的也是基本的任务是要找到合适的渠道来反映我们的工作和我们对企业的贡献,总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质量管理人员每年都要写总结,但以往写总结,往往都写成了汇报材料甚至是辞职报告,根据特定的要求有侧重地添加和删减内容,最后往往就顾不上系统性和完整性了,无法客观反映我们的工作,因为它太概括,太有取舍了。但我们要的是不需要华丽但保证客观详实,能够经得起查证和检索的质量工作合集,我们甚至还希望这个总结能够作为管理史料长期保存下去。

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在任职的公司对总结的内容做了较为细致的规定,这一次出来的总结初步包含了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它包括正文36页,附件11个,订在一起,厚厚的一本,虽然还谈不上完善,但是有基本框架,有主要内容,最重要的是一直以来说不清,也没有人搞得懂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始一点点有条理地正式转化成为文字。它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质量人员存在的价值,反映了我们一年的辛苦忙碌和工作成绩。我认为这就是做总结的第一个意义,对外(包括领导、同行和其他系统)反映出你的存在和价值。

3、总结有助于帮助我们从琐碎的工作中提练发现出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有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前面所说,质量管理都是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在平时的工作中可能我们总被这样那样的事情赶着,有些想法念头一闪而过,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思考,所以有些人做某项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可是一直没有较大的提升,这与没有挤出时间做总结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只有摸清规律,才能加以控制”,而要找到事物的规律,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样本量,但是就算有了足够的样本数,规律也不可能自动浮现出来,需要对这些样本进行排列比对分析,才有可能发现和找到规律。

如果说我们平时琐碎的工作就是样本的积累,那总结就是排列比对分析的过程,缺乏了这个过程,就会始终徘徊于量的积累阶段,而无法成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写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沉静下来思考,探究弄明白事物中的“所以然”,帮助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刻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就意味着个人能力的突破和提升,而且总结的过程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有助于我们提高决断能力和及时发现问题,这些说到底还是提升个人能力。站在这个角度讲,总结对个人来说有助于提升自我。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