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多品种小批量制造型企业过程质量控制方法1

关键词:质量控制方法

导语: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了买方市场的形成,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生产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如何对这种生产方式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为大家详解多品种小批量三类主要生产模式及主要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定制化,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将生产模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但这种生产模式的样本量较少,如果使用传统的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无法很好地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工序质量过程管控。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采用事后“百分百全检”,但这种百分百全检不仅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较大,也无法如统计过程控制技术那样实现对工序质量的“预测”。为此,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小批量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并结合市场上已有的先进小批量工序质量控制平台,以实例形式告诉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如何辅助其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众所周知,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下,加工件的品种多、数量很少,有的甚至只有几件,这种情况下,收集的数据达不到利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要求,即控制图还没做出来生产已经结束,这样,控制图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失去了运用统计方法控制质量的意义。故而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模式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有所不同,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不再完全适用于新的制造模式,所以要运用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这种制造模式。目前,比较推崇的小批量的生产制造模式: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但具体到每个不同的企业,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质量控制中,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的运用也需要区别对待。

1.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英文原意就是“瘦型”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简练的含义就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企业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简化”为主要手段,消除一切浪费;以“人”为中心;以“尽善尽美"为追求目标。

2.    敏捷制造(AM)

敏捷制造是作为替代大批量生产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是人们寻求的一种新的制造战略。它的基本特征是:智能和快速。智能是指首先利用人的智力、知识、经验和包括技艺在内的能力,同时也利用人工智能;快速是指对顾客驱动的市场的响应灵活而快捷。敏捷制造充分利用人的智能、信息、制造柔性等,对变化多端、不可预测的市场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快速反应,提供高质量、短生产周期、价格合理、多品种变批量的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    并行工程(CE)

并行工程是运用新的知识,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产品设计及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的、一体化的系统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

针对上述小批量生产的制造模式,与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了研究,Hiller提出了小批量生产环境下实施统计质量控制的问题。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但至今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也不是很多。例如:Shih.Yen提出的利用零件族实现小批量质量控制,类似的还有M.AI.Salti等人的研究工作。但这些方法都是从零件角度提出的问题,没有强调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工序。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研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方法,但总的来说效果不是很好,经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基于系统过程建模的方法、基于知识的系统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等工具的学习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

但上述4种方法均无法完全适合所有的过程质量控制,也没有哪一种过程质量控制方法能在多品种、小批量制造环境中的质量控制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技术特点,在制造业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成功和经济效益。质量工程师们一直没有放弃将SPC技术引入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中的努力。此外,基于统计方法的过程质量控制相比其它几种方法而言,并不需要很复杂的建模,而且相对容易在实践中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选择实施小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软件平台来进行质量管控。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