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浅析克劳士比与戴明相互矛盾的质量管理理论
关键词:质量管理
导语:我们看到了克劳士比与戴明所强调的质量管理理论,克劳士比强调工作的态度,而戴明则强调运行的机制,对于想要做好质量管理的企业来说,应该偏向哪一种理论呢?
克劳士比与戴明是两位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他们为世界质量管理做出的贡献影响深远并代代流传,然而,两位质量专家的质量管理理论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先从他们所主张的质量管理理论说起。
克劳士比与戴明质量管理理论的同与不同
克劳士比和戴明都强调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对于错误,重在预防而不是纠正;提高质量可以降低成本。也一致同意:质量主要是管理人员的责任;管理员工比投资技术更为重要。
那么,关于质量管理,克劳士比派和戴明派的不同在哪里呢?
克劳士比在1979年出版的《质量免费》一书令他一鸣惊人。他在书中普及了零缺陷,只要领导有方就能促使工人达此理想目标。实现质量目标的核心是塑造敬业精神。优质工作应得到表彰,在有高层领导参加的仪式上给予奖励。管理人员要一丝不苟地确保零缺陷精神持续并光大。
克劳士比的十四步质量改进方案涉及到:理解质量成本;把它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培训主管树立零缺陷标准。戴明对"改善工作态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的提法一屑不顾,他看重的是分析和改进企业的运作体制。在他看来,85%以上的质量总是由企业的体制,即经营方式造成的。想鼓励或威逼提高工作生产率、加倍细心或者更卖命来加以改进毫无用处,提高质量的真正潜力在于改变工作规则、提供培训、购买优质原料,以及改进管理人员所能控制的其它方面。
戴明由顾客入手,提出不仅必须使顾客满意,还必须让顾客高兴。要做到这一点,管理人员务必消除工作环境中的恐惧感,让员工自由交流想法。接下来,培训经理和员工学习SPC统计过程控制,这是一种分析和改善体制的办法。戴明质量学说的基础是其自然误差理论。你上下班乘坐的火车差不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到站,误差不过几分钟。除了铁路工人罢工等非常事件以外,到达时间基本一致。对机师做多少次动员或给予准点奖金无助于提高准点率。必须改变的是运行体系本身,这就需要分析,包括分析与体系内员工有关的关键投入因素。
是否该像克劳士比所言那样,培养员工具备更佳的工作态度以实现零缺陷目标?还是用戴明方式,培训员工去改善体制?为什么不把二者加以综合?
要得出结论,你必须明确哪种方法更适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如果你对员工一会儿说工作态度是质量的关键,一会又说运行机制是质量的关键,他们会认为你是头脑混乱。这么说没错,原因是:
在戴明看来,仅凭员工积极主动就期望实现零缺陷,那是妄想。员工再怎么努力也超越不了体制的固有限度。克劳士比则认为自然误差说毫无根据。
克劳士比建议,公司应当利用奖励、庆祝仪式、告示以及与员工谈话等方式,时刻把零缺陷的要义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他认为没必要搞什么统计,员工应该齐心协力去发掘并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
戴明对此的看法是,告示、口号、仪式之类浪费时间不说,还是对员工智力的一种侮辱。因为他们明明知道积极的态度无助于列车正点,甚至对找出晚点原因也于事无补。戴明还认为,离了SPC统计过程控制,员工就很难追究出问题的根源。
综上,我们看到了克劳士比与戴明所强调的质量管理理论,克劳士比强调工作的态度,而戴明则强调运行的机制,相信在如今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一定对两位专家的质量管理理论有所偏重,那么对于想要做好质量管理的企业来说,应该偏向哪一种理论呢?这里有两种方法为这类企业支招:首先,了解采用过不同质量理论方法的公司的情况。与他们联系,弄清楚他们在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其次,多看有关这两种方法的资料。不能只是聘个顾问,而应该花时间去阅读和思考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