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企业推行TPM管理需要具备哪些意识?

关键词:TPM管理

导语:推进TPM管理不可急躁,更不能实行教条主义,简单复制一下就应用,否则无论多么优秀的管理技法也只是空谈而已。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和日本家电企业相比,我们在制造、工艺及管理方面至少还落后了将近十年。管理是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软肋,要增强企业体质必须推行TPM管理。那么,企业推行TPM管理首先需要具备哪些意识?

TPM管理在众多企业运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多企业在推行之时,总会遇到很多问题,要么停止不前,要么反反复复,长期下来,员工就会对推行活动产生厌倦,最终使这项管理活动不得继续下去。其实,企业推行TPM管理首先需要具备以下意识:

一、定位问题

许多企业推行TPM管理活动的定位还只处于经营者提倡的口号之下,只做表面的文件性工作而忽略了实质性的现场改善活动,最终导致TPM活动的夭折。

二、全局观念

TPM管理活动是全员参加的活动,不管是制造部门还是管理部门都需积极参与并通力协作,不能各自为政,站在个人或本部门的立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考虑整体效应,否则有可能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和相互削弱,使TPM不能有序的展开,企业的最终目标难以达成。

三、因地制宜

在引进TPM管理时,要考虑国情、企业文化等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将会带来副作用。比如一些企业学习优秀成功企业只是一味表面的模仿,或者照搬照抄先进的管理理论,结果造成水土不服,对于企业的实践行动必将造成很大伤害。

总之,推行TPM管理时不能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更不能忽视制造现场4M(Man,Machine,Material,Method: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的源流性管理。另外,推进TPM管理也不可急躁,更不能实行教条主义,简单复制一下就应用,否则无论多么优秀的管理技法也只是空谈而已。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