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抽样计划之玄机(一)

作者: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国际统计方法副总裁 史蒂夫·怀斯   

来源:美国《质量文摘》杂志   

时间:2013-8-8

关键词制程抽样计划
导语:制订制程抽样计划对于很多质量管理专业人士而言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检测项目、样本量设定以及让人防不胜防的各种陷阱误区,都是开展SPC工作的拦路虎。如何有效制订抽样计划?看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专业人士怎么说。

质量工作中,制订有效的制程抽样计划往往需要很多技巧。具体检测哪些项目?样本量如何设定?常见的误区有哪些?这些都是负责质量的您要考虑的内容。而最终制程采用的抽样方法直接决定您是否能真正掌握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力,并且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在质量、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和交付能力等方面实现重大改进。

验收抽样计划通常是根据行业公认的标准和惯例制订的正式计划文件,目的是据此确定接收的产品批次是否符合既定的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大多数质量经理会参考可接受质量水平表(即,AQL表),根据给定的批次大小来决定抽样的样本量。然而,实际操作没那么简单,不可能机械地依靠图表。能否制订合理的制程抽样计划更多地取决于质量经理对生产过程、变异的形式和过程的历史稳定性的了解程度,以及真正利用数据来实现改善的主观意愿与决心。

制程抽样为什么重要?

过程中的合理抽样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通过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可以对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保证生产过程按既定方式运行。正确的抽样可以为操作员提供更好的预判依据,以便操作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不合格品产生。目前,企业的通行做法是在生产结束后进行验收抽样。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无法在生产过程开始出现异常时得到实时预警,以致大大增加了不合格品流向客户的风险。

我认识一位质量总监,他供职于一家专门生产实验室用精密塑料制品的企业。他告诉我当年促使他改变旧有抽样计划是一起质量事故:那场事故导致大量成品报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最初,他在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进行抽样化学检测。在找出铸模与包装工序存在的问题后,这位质量总监当即调整工作流程,并且将旧有的事后抽样转为从调试阶段即开始进行抽样。化学检测非常耗时,然而经过流程调整,他们首先从最常见的污染物着手,并且从运行调试阶段即开始抽样,从而及早侦测到任何一场问题,最大程度杜绝废品产生。

抽样检测哪些项目?

检测项目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参数,比如直径、厚度;另一类是过程参数,比如温度、压力。通过对这两类项目的抽样检测,可以侦测到过程中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并实现逆向追溯,从而找出过程中的异常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

产品参数抽样通常采用控制图来追踪过程能力,以确保过程均值的稳定和波动的一致性。理想状态下,数据均值与目标值会非常接近。当测量值超过控制上限/下限时,意味着过程均值/波动已经偏离了历史标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控制限内分布情况可作为早期的预警依据。

选择需要检测的过程参数,应遵循“是否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原则。选定检测项目后,再据此确定保证质量稳定的最佳设置。例如,流入液流速对输出质量的影响远远大于流入液温度对其的影响,那么应当重点检测流速这一过程参数。

设置抽样要求

明确检测项目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实际抽样要求。例如,抽样频率、样本量、风险因子及抽样成本,等。确定抽样频率时,需考虑过程的稳定程度。如果过程较稳定,可酌情降低抽样频率。例如,在生产过程的开始、中间及结束时各进行一次抽样即可。但如果过程可预见性较差,则需要增加抽样频率。

如果每隔两个小时就需要进行过程调整,那么调整期内,您至少要进行两次抽样。按这样的频率抽样能够让您知道调整期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然,除基于时间间隔的抽样外,您还可以采用诸如换班、调试、生产开始或更换刀具等基于过程变化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工作。

在某些情况下,质量人员并不了解流程的过往表现或特性,因此无法制订合理的制程抽样计划。对于此种情况,建议您在掌握过程变异模式前,采取100%抽样的方法。待条件允许(例如,您能更好地理解过程行为)后,再减少抽样次数。

了解更多有关样本量及抽样计划误区等内容,请点击:制程抽样计划之玄机(二)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