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翀:质量管理助推中国产业升级【赛迪网】

近几年,“产业升级”可以说是中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一些产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产业层次较低、产品层次较低、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以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各地都在努力发展新型产业、高科技产业,以便降低传统制造业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从中国产业长远发展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也绝对是接下来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但除发展高科技产业之外,产业升级的路不止一条,现有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是重要手段,而这两个发展路线完全可以齐头并进。

3月15日,在这个大家集中关注质量的日子里,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金萍女士做客赛迪网直播间,期间,她分享了许多关于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让我感触颇深。

多年来,在充分发挥了人口、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再配以中国人多年来培养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却依然无法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Made in China”在全球仍然被扣着“廉价、低质”的帽子,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势在必行。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立足现有基础,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是比较直接,也比较务实的产业升级手段。质量升级了,产品的附加值便增加了,而相应的,企业的利润也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员工待遇的改善;此外,即便产品质量没有明显提升,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产品的合格率有所提升,同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质量升级就是企业升级,就是产业升级。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能实现质量升级,哪怕产品附加值只提高几个百分点,所增加的产值或增加值就将以“万亿”计。

从目前中国的产业发展情况看,企业的质量升级正处于一个不错的机遇期。

首先,经济发展推动高品质产品市场快速兴起。早些年,低档廉价产品比较受市场青睐,可随着经济发展,高品质产品在市场上被广泛接受,经济宽裕后的消费者开始重新考量产品的“性价比”,价格已经不再是绝对的主导因素。“只要产品好,卖得贵点不是问题”。电子领域的iPhone,超市里热卖的高端鸡蛋、牛奶,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说,中国企业做高品质产品的时机已经开始慢慢成熟。

其次,加强质量管理的“性价比”不断攀升。对企业来说,提高质量可直接带来收益,例如通过提高良品率,或者提高高品质产品所占比重,都能为企业节约成本或增加附加值。

再次,相关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成熟。很多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对质量管理理念的了解相对较少,凭借自己的手段不足以支撑未来的质量管理建设。不过,目前质量管理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也涌现出一批可以提供SPC等质量管理信息化产品的企业,这足以支撑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也迎来了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遇。不过,为什么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做的不好呢?主要还是思路和意识方面的问题:

第一,信奉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质量就是生命”之类的标语随处可见,但企业是真正把足够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到生产中,还是简单的通过“严格要求”来管理质量呢?

第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在作祟。很多小企业,都有“捞一桶金”的思想,什么进入市场快,就做什么,质量不是考量关键。

第三,对科学化管理方法的不信任。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的时候,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素质偏低,都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成本的考量;二是对信息化应用的不信任。

但不管怎样,产业升级是所有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运用相关信息化手段,是可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终有一天,“Made in China”将成为国产产品上最耀眼的标签,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所有想在未来谋求发展的本土企业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源:赛迪网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